本文将以道家老子的哲学体系,汲取其有益于现代社会的人生智慧,进行探讨,首先说明老子之智慧是领导者哲学,其次将老子论道的一些抽象的哲学思辨之意见进行说明,接下来便进入老子的政治管理智慧,重点在无为及给予。再进入老子谈天下事物变化的律则,其实就是人事变化的律则,则有有无相生及反者道之动,以及运用这些律则的自我修养工夫,就包括 : 弱者道之用、上善若水等、此外,老子有利用微明以击败强者的方法,以及人生三宝 : 不敢为天下先等,最后,老子提出评价政治人物境界高低的四个等级,以及对于成为圣人的境界描述。以此为基础,本文便进入以老子哲学与中华文化中的其它人生智慧体系作比较,包括 : 儒家、庄子、佛教、易经、人物志、菜根谭。文中定位各种人生智慧系统的问题重点,以及与老子哲学的比较关系。
一般来讲,中国文化以儒释道三家代表,儒家代表淑世的理想,服务的人生观,承担社会责任,修养自己的道德品格。儒家从先秦孔孟,到汉代董仲舒,到宋明朱熹王阳明,脉络清楚。佛教源自印度,传至中土之后,有八宗之弘,后期禅宗一枝独秀,却内部也有南顿北渐及南宗下之新的八宗,不过,追溯教义,必须说仍是一系同脉互相融通。至于道家,就比较分歧,有老庄列之别异,又有道家道教的不同,道教甚且还有更多分系,难以找到共同的理路。说到对中华文化的影响,道家老庄,以及道教,都在华人生活世界中落土深根,道家以生活智慧落实,道教以宗教节庆、身体锻鍊治病,及祭祀仪式落实。
就道家的生活智慧言,先秦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、《列子》,秦汉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河上公注老》、《老子指归》、魏晋《王弼注老》、《郭象注庄》,则是道家著作中的最重要经典,其中,老、庄、列独立自成一系统,《吕氏春秋》、《淮南子》杂揉各家而成,《河上公注老》、《老子指归》、《王弼注老》在老学的基础上有诠释有发挥,《郭象注庄》在庄学的基础上有诠释更有发挥。
但说到对中华文化人生智慧的影响,老子及庄子才是其中最经典的两型,老子是都市人的哲学,庄子介于都市与乡村之间,列子的智慧几乎不涉入都市人际关系的应对中,都是在乡村山林野趣中锻炼,以今日之概念来说,列子教人训练感官知觉上的超能力的培养[1],庄子教人远离世俗红尘,追求个人精神境界的最高发挥,老子教人入世而且主导而成就人间帝王事业。